关于数字化升级的三个提醒
就数字化的问题,特别是人力资源数字化的问题,过去2年在各种场合讲过不少。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赘述。只结合我们一些严肃的实践研究,做三个提醒。
今天数字科技,以组织和人的融合,是当前最具生命力,也最具想象力的发展趋势。不管是从人力资源产业的角度,还是从头部企业自己开发自己的数字化工具的角度,都是这样。甚至未来五年,有预测中国企业对人力资源数字化的需求的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对人力资源数字化的需求非常具有潜力,发展非常强劲。 (一)人力资源数字化升级不在于孤立的引入,或打造一套独立封装的科技解决方案。人力资源数字化升级,更要强调跟业务、跟高层,跨部门之间深度的交互,融入业务和组织系统的变革优化而切实生效。去年我们发表在英文期刊上的一篇实证研究,也是全球第一篇以人力资源数字化为关键词的研究(Yu Zhou, et al., 2021, The impact of HRMdigitaliz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investigating three‐wayinteraction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SSCI), Vol. 59(1):20-43. IF=4.143.)。我们的研究发现,如果企业在推动组织和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仅仅是引入一套或者企业自己用IT部门开发一套人力资源的技术操作体系、线上体系,它对企业财务业绩有没有好处?有好处,但也就能解释4%、5%左右的财务业绩增长。如果这个数字化的过程,还同时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逻辑的变化,人力资源原来的线下管理方式的变化,它能解释大概6%财务业绩的增值。如果这个过程还是人力资源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经理共同群策群力推动的话,能解释财务业绩8%的增值。如果还能把高层拉进来,高层不仅是吹响号角的一把手,也是躬身下场的排头兵,把高层拉进来,能够解释企业财务绩效11%的提高。如果整个过程是跟业务部门、管理部门、高层一起去群策群力推动的,同时推动我们原来的组织逻辑改变的话,它能够解释公司财务绩效23%的变化。通过一个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能解释接近四分之一的财务绩效,所以它一定是一个与高层、业务部门交互、融入的推进过程。 (二)人力资源数字化先行,是驱动业务运营升级、组织全面转型的突破口。第二个提醒也是我们最新的一个研究,是全世界第一篇对人力资源数字化系统的元分析研究。我们把目前为止对人力资源数字化系统的实证研究,把地球上的文献做了一个完全穿透的元分析(Yu Zhou et al., 2021. e-HRM: Ameta-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cross-national moderator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SSCI). IF=7.444 https://doi.org/10.1016/j.hrmr.2021.100862)。研究主题主要是从跨国视角来检验人力资源数字化对企业各种绩效的实际影响,以及一些条件。研究发现人力资源数字化对企业业务运营效率的推动力是最为显著的,其次是对组织变革的作用力,最后也能有效改变组织内人们之间的人际互动方式。
之前也有一些企业家交流说,周老师我们要做整个数字化转型,是先做业务端的数字化呢?还是先做人力资源、组织还是财务等管理职能的?在步骤上哪里先、哪里后不是本质问题,不同企业可以有自己数字化转型不同的路线图。而我们这个研究,可以从侧面就问题给与一些基础回应。我们建议人力资源等职能平台的数字化可以先行。职能平台的数字化先行,是驱动业务的运营升级,驱动组织的全面变革,甚至改变人们的互动协同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的显著的突破口。基础管理平台的数字化突破,能够为业务端的运营变革和数字化升级提供更好的支撑。
我们的该研究通过全球过万计的企业样本,还考察国家在人力资本和信息化技术基础设施上水平,对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效果的调节效应。发现当人力资本禀赋水平低的时候,推动人力资源的数字化,带来的变革和业绩驱动的效应更加明显。我们中国企业有大量当年的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业等,针对人力资本禀赋不高的企业,反而优先拥抱人力资源的数字化改革,它的后发优势更加明显。 (三)人力资源数字化既需要融合科技力量,更需要提升人的数字化思维(digital mindset)。依据我的观察,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亟待补上“数据化思维”这一必修课。这里说的数据化思维,不仅包括所谓对今天这些科技要素的理解,对数字化技术科技的理解,还包括最基本的循证化、实证化,善于用数据说话,会读数,会理解数,会从数据中获得洞察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我们中国企业管理者应该补上的一门基础课。
以前我们是领导有想法,组织有讲法,大家有做法,但是唯独缺了一个算法。将来领导有想法,那我的组织能不能还有一个算法,我能通过一些数据化的分析和挖掘,对管理者的一些管理观点和思路进行一定的实证、进而优化思路,我们再有做法,即能把管理者的洞察力和以数据说话的实证的分析的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以基于实证化、循证化数据挖掘得到的洞察,去推动管理机制的改变和动作。这个基本功,其实是我们中国企业管理者亟待补上的,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强调的,管理者“想法—算法—做法”三合一的能力要求。
最后说一下,这也需要双向作为。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学习能力非常快,很多头部企业在人力组织部门、业务部门也都开始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学数据、学算法、学统计的年轻人。企业的管理者具备数字化思维,内部组织具备数据化分析挖掘的能力,基于实际问题建模型,做实证研究,做数据分析,从而为经营管理提供循证化的支持。
另外一方面,对我们商学院、对管理学者们,也提出了要求。商学院的学者不应该只做自娱自乐的研究,所谓的“理论贡献”也不是靠学者巧妙地framing和在学术评审对话中“自得其乐”地做作捏造、做共同的“话语表演”。我们认为,负责任的管理研究者还是要回归问题,现象和问题驱动,做严谨且负责任的研究,带着对中国企业如此丰富丰厚实践和问题的真诚好奇、尊重与关切,做有用的研究,做能促进现实改善的研究,真正把严肃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有全球对话基础的理论洞察和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关键问题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知行合一。